【网评】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2024-01-12 09:11:08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朱万琳 | 作者:张凯          浏览量:26316

桑植融媒1月12日讯(通讯员 张凯)近日,一篇《社会治理之善—新征程新样范·中国式现代化在湖南》摆出的许多基层治理的案例着实抓到了基层治理的关键处、点子上,把治理工作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需求处。湖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因地制宜为魂,以柔性治理为媒,以科技创新为要的社会治理“新样范”,让我们感受到社会治理的时代温情和善治光辉。

第一、从基层治理的根本取向来看,创新社会治理,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需要的利益问题开展工作是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安化县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水上审判庭充分展现了湖南基层治理工作中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的工作导向,“法官们上船办案,哪里有案件,船就开到哪里,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开庭”体现了基层治理的本质要求。

第二、从基层治理的着力重点来看,把经常性具体服务和管理职责落到群众中间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中写道:“基层矛盾要用基层民主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重要原则一定要把握好。” 基于本土实情的创新和探索,湖南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社会治理品牌,如象市镇“村干部用钱村民批、村干部决策村民审、村干部办事村民评”村级财务管理模式,岳阳一街道的“群英断是非”工作法,都是最生动的基层民主治理的创新模式,体现了基层干部扎实的工作态度,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将服务百姓挺在一切工作的最前面。

第三、从基层治理的手段方法来看,基层治理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文章提出的 “科技赋能是有效打法”给出了湖南基层治理的漂亮答案,如永州市公安局探索的 “阳光警务·三级约访”机制和常德市探索的平安指数“三减”解纷工作法,都生动的展现了基层治理的科学态度和科技力量。

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一定要避免搞表面热闹、实则无效的形式主义,必须立足基层实际,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且看湖南社会治理的“新样范”。

​(一审:秦福  二审:杨明  三审:吴明波)

责编:朱万琳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时政报道
视听桑植
时政报道

  下载APP